(圖\完成夢想中的錐麓古道!)
錐麓古道一直在我們登山名單之中,太魯閣本來就以獨特的峽谷地形聞名,而錐麓古道從大斷崖開始就是站在搖滾區俯瞰我們的太魯閣峽谷!沒有其他的步道有這種獨特的視野了!所以,錐麓古道,必去!
<<步道簡介>>
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歷史保存區,與福磯斷崖隔溪相望,長1.2公里,高600公尺,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。錐麓古道全長10.3公里,目前古道修復工作只完成到燕子口-巴達崗-大斷崖-斷崖駐在所,僅開放3.1公里(錐麓吊橋到斷崖駐在所),東進東出。因該路線環境特殊,有乘載量管制,入園許可平日96人,例假日增加至156人,需先辦理國家公園入山申請(連結直接點)!
PS1. 錐麓古道入山前30天早上七點開放申請,我們開放申請的第一天早上七點立刻開始申請,申請完沒多久,7點10分就額滿了,錐麓古道真的超級搶手阿!
PS2. 錐麓古道早上七點到十點開放入山,十點之後即便有入山證也不可以再進去了,下午四點以前要回來!
PS3. 錐麓古道除了大斷崖處需要小心慢行,其他路段非常好走,坡度也不會太陡,來回4~5小時可以完成!
PS4. 上山需帶入山證、身分證明文件、200塊台幣!我因為爬山沒有帶錢包的習慣,當天開到燕子口想到需要身分證,又開回民宿拿錢包,被阿人哥念了兩小時!
<<步道歷史>>
錐麓古道其實有一段傷心的歷史,1910年日本佔領時期,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了取得山區資源和壓制原住民勢力,開始五年理蕃計畫,一邊摸頭、一邊討伐。錐麓古道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的要道,原路徑只有30公分,僅容得下並立的雙腳。1914年爆發「太魯閣戰爭」,兩萬日人對抗太魯閣蕃社,最後原住民敗於彈盡援絕。戰後,日本人為了有效控管太魯閣,需要有一條更節省時間且安全的道路,1917年強徵原住民壯丁,將小徑拓寬至1.5公尺,壯丁們以繩索綁腰際,自崖頂垂懸而下,鑿洞埋設炸藥,可見當年開鑿的艱辛!
<<停車資訊>>
停車位置:靳珩公園(開進燕子口,再往裡面開)
我們停在燕子口前面的白線,因為路旁一堆車子停在那邊,結果不小心停到公車站位置,被開了一張違規停車罰單!
(圖\停車場靳珩公園方向)
(圖\錐麓古道售票處)
拿入山證、身分證和200塊到售票處買票!買完票就可以開始爬山了,這就是傳說中的錐麓古道!
(圖\錐麓古道入口)
錐麓古道從長長的錐麓吊橋開始,完美的視野可以看到整個太魯閣峽谷!
(圖\和錐麓吊橋平行的那座橋就是最近新開放的山月吊橋,也是一覽大峽谷風光的峽谷第一排!需事先申請)
我們本來打算爬完錐麓古道來參見一下山月吊橋,不過完全搶不到預約登記!但後來爬完錐麓古道覺得,山月吊橋能看到的,錐麓古道應該都可以給你,還更多!好像也不需要去跟風人擠人了!
(圖\大峽谷第一排!)
(圖\錐麓吊橋)
過了錐麓吊橋就開始一段平穩好走的木棧道階梯,旁邊有錐麓古道導覽!
錐麓古道不少路段,靠山壁的一側都有繩索:
1K處有一個大石頭,可以拍一些站在上面腳會發抖的照片!
再往前走是巴達岡部落遺址,巴達岡是太魯閣老部落,也是日治時期以來進入錐麓古道的重要聚落,環顧四周可以看到當時門柱、建築基地的遺跡。日治時期這裡還設有警察駐在所、教育所和交易所,負責部落住民治理、教化與產業工作!
接著會經過巴達岡二號吊橋:
過了1.7K處,路依舊不難走,一路上樹葉茂密,不太容易曬到太陽!
(圖\這個角度可以回首看到步道最一開始的錐麓吊橋,感覺我們走了好遠!)
過了2.3K會經過一個山洞,快到大斷崖了!
越接近大斷崖樹蔭就越少,但視野也越好!
完全是走在峽谷之上阿!
過了2.5K,一側是垂直的山壁,一側是峽谷視野,有懼高症的人應該完全無法!
接著就是一系列的峽谷照片,真的是斷崖上的錐麓古道阿!
撇開錐麓古道位於遙遠的花蓮,整個步道的CP值超高!又好走又有完美的斷崖視野!
將近2.7K處的山洞之中有一個小小而尊嚴的石雕神像,據說是為了讓走過斷崖的路人能平復恐懼,安心走過而設立的!
(圖\斷崖隧道石壁上的神像,取自微笑台灣)
如果錐麓古道10公里都修復完成對外開放,我願意花一整天的時間完成這10公里!
然後我們抵達了錐麓駐在所,古道開放的終點!
(圖\請原路折返)
大部分的山友都在這邊坐著休息,吃點東西喝點水!還有人帶著登山用的爐子在山上煮熱水泡茶喝,真的是過得超舒服!但記得一起維護無痕山林,垃圾一定要自己帶下山!
下山!再補給張美麗的太魯閣峽谷!
回到最初的錐麓吊橋
完成夢想中的錐麓古道!
(圖\錐麓吊橋)